从输血到造血 京东巾帼馆探索精准扶贫模式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今年11月1日的凌晨整点付款时,辽宁巾帼馆的第一批网上成交额达到1000单,这比乐观预期的800单还要好,更与去年的近300单相比,增长近三倍。 2018年,为加大“互联网+巾帼精准扶贫”
今年11月1日的凌晨整点付款时,辽宁巾帼馆的第一批网上成交额达到1000单,这比乐观预期的800单还要好,更与去年的近300单相比,增长近三倍。
2018年,为加大“互联网+巾帼精准扶贫”的工作力度,由辽宁省妇联、辽宁省商务厅联合授权,推动了“京东·中国特产·辽宁巾帼扶贫馆”的成立。目的是进一步助力妇女在新业态上创业创新,提升省内贫困地区妇女家庭的造血能力。
两年多来,巾帼馆的销售由每月不足万元,到去年全年突破200万,而今年则有望达到280万。
探索线上模式 电商巨头助力行销全国
作为“全国首个在京东平台上建立的以女性创业创新产品、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生产农副产品为主的特色馆”运营负责人,王誉儒谈起创业初衷时表示:“刚开始做电商时,看到很多小贩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收购农产品,农民辛苦种出来的成果若不贱卖就要烂在地里。当时特别难受,就想着能不能帮农户在网上开拓销路。”
辽阳市文胜区张姐一家,就是万千帮扶农户中“由输血变造血”的典型例子。张姐家男人出去打工,女人领着孩子照看果树。过去一到成熟季,张姐只能自己挑着南果梨去早市、大集上卖。辛苦不说,收入也不稳定。
但通过巾帼馆平台推广后,一个节日期间3天卖出多斤,销额实现10万余元。
有多年农产品运营经验的王誉儒表示,如果农户自产自销,选品不过关,包装落后,销路和回款也都不稳定。但通过统一入驻京东后,得到国内头部电商的认证和平台资源,不仅可以直接提升产品价值,更能增加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。“从本地土特产到全国畅销的网红,其实只隔一个平台。”
如今,张姐已学会了自己上网。而据统计,运营两年以来,巾帼馆从最初联合74个村的农户做销售,到今年帮扶近1000个村,已立足辽宁、辐射东北,服务40多个乡镇、余家企业和农户,让南果梨、榛子、大米等诸多农产品行销全国。
由输血变造血 巾帼馆让扶贫更精准
事实上,王誉儒同时也是辽阳市妇联兼职副主席。据不完全统计,辽阳市目前有七成左右的农村家庭都和张姐家类似。对此王誉儒表示:“以往最普通的扶贫方式是给钱给物,扶贫的人一走,钱花完了还是老样子。但通过巾帼馆线上扶贫,我们已探索出了一种成熟的精准扶贫模式。”
首先是派出人员实地对接贫困女性农户,进行优质农产品选购,或由相关扶贫部门协调联系;其次是针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线上品牌包装设计,同时提供运输等帮助;第三是对农户进行周期性培训,包括电脑操作、财务管理等;第四是建立创客空间,提供免费办公场所,鼓励农户创业,共同推动平台发展。
辽阳市的小漩村今年种植了100多万斤的烟薯,村党支部书记董泽舟表示,去年就是巾帼馆帮着卖出去了几十万斤,并将其打造成网红食品。他希望,今后能与巾帼馆展开持续合作,因为对方不仅服务态度好、产品卖得也好。
“可复制、可孵化” 扶贫经验值得借鉴
“巾帼馆”这样的帮扶只是京东在精准扶贫中的一个缩影。资料显示,京东“中国特产馆”已开办5年有余,始终致力于联合各地政府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网。目前上线近600家,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区域。
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帅官指出,农产品有望成为未来电商3~5年内的一种主流销售趋势,而巾帼馆的运营模式在后疫情经济时代也具有可借鉴意义。
宋帅官谈及精准扶贫或许更有切身感受,目前他也是省内的驻村第一书记。谈及巾帼馆的帮扶经验时,宋帅官表示,能将土特产进行线上设计包装,使其脱离初级农产品的低附加值阶段,可以在电商平台上以品牌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,这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,有利于农民增收。
特别是辽宁很多农产品其实非常有特色,比如新宾水稻、丹东草莓、盘锦河蟹等,可以尝试通过这种线上品牌包装的形式,摆脱初级农产品身份,将优质、安全的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中,从而实现“销售最后一公里”的提升。
而电商巨头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扩大流量经济,同时为今后的大数据采集、分析以及运用提供帮助,利用平台经济进一步抢占庞大的国内市场,打通内循环。
来源:记者 郑红
编辑:崔陶然
文章来源:《中国输血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4/3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