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血患者抗抗和抗检出情况分析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近年来,随着医疗和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,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,但由于存在“窗口期”感染的问题,依然很难完全避免输血感染,输血次数越多,感染的风险也就越大
近年来,随着医疗和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,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,但由于存在“窗口期”感染的问题,依然很难完全避免输血感染,输血次数越多,感染的风险也就越大[1-2]。目前常见的输血感染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(HBV)、丙型肝炎病毒(HCV)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、梅毒螺旋体(TP)等[3-6]。本研究对100例患者输血前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(抗-HCV)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(HBsAg)、梅毒螺旋体抗体(抗-TP)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(抗-HIV)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分布特点,现报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(以下简称“本院”)住院且根据病情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。纳入标准:(1)输血前未检测血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或者检查结果呈阴性;(2)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,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。排除标准:(1)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的患者;(2)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已知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;(3)不愿配合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者。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中,男59例,女41例,年龄8~79岁,平均(41.)岁。
1.2方法 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均采集5 mL静脉血,室温3 000 r/min 离心20 min,分离血清后,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检测血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。ELISA试剂均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,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。阳性判定:样品测定值≥临界值。
1.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100例患者中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在不同性别、不同年龄段(0~<20岁、20~<40岁、40~60岁及>60岁)、不同临床科室(泌尿外科、呼吸内科、肿瘤科、血液科、妇产科、急诊科、普外科和消化内科)中的阳性率。
1.4判定标准 每个指标检测均设置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,对出现阳性的检查结果均采取ELISA及“金标准”法进行双孔复查。对于抗-TP阳性的患者,采取TP血凝试验给予进一步的确诊。如果患者抗-HIV的初筛以及复检结果均呈阳性,则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确证试验[6]。
1.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.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,计量资料以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,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 果
2.1不同性别患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率对比 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清中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率分别为5.00%、21.00%、5.00%和1.00%,女性血清中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男性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1。
表1 不同性别患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率对比[n(%)]性别n抗-HCVHBsAg抗-TP抗-HIV女性411(2.44)3(7.32)1(2.44)0(0.00)男性594(6.78)18(30.51)4(6.78)1(1.69)χ
2.2不同年龄段患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率对比 不同年龄段患者抗-HCV和HBsAg的阳性率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而不同年龄段患者抗-TP和抗-HIV的阳性率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此外,20~<40岁患者抗-HCV阳性率最高,>60岁患者HBsAg阳性率最高。见表2。
2.3不同临床科室的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情况对比 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清中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检测结果阳性患者总数为31例,其分布的临床科室较多,其中泌尿外科1例(占3.22%)、呼吸内科2例(占6.45%)、肿瘤科5例(占16.13%)、血液科7例(占22.58%)、妇产科2例(占6.45%)、急诊科2例(占6.45%)、普外科8例(25.81%)和消化内科4例(占12.90%)。
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抗-HCV、HBsAg、抗-TP和抗-HIV阳性情况对比[n(%)]年龄(岁)n抗-HCVHBsAg抗-TP抗-HIV0~<(7.69)*2(15.38)△0(0.00)0(0.00)20~<(10.00)8(20.51)△1(5.00)0(0.00)40~(3.57)*6(21.43)△1(3.57)1(3.57)>(7.69)*5(25.00)3(7.69)0(0.00)χ222..<0.001<
3 讨 论
输血是临床上极为重要的一种疾病治疗和抢救手段,近年来输血感染问题的频繁出现,使输血安全问题得到更多的重视[5]。因此在输血前了解患者是否感染血液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,为疾病的预防提供可参考的流行病学数据,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,而且能保护医护人员,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[8]。
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,据统计,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在全球乙型肝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%[9]。HBV和HCV均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,虽然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,但是其危害性仍不能忽视,多数患者感染HCV后会发展成HCV携带状态,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细胞癌以及肝硬化[10-11]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,非婚性行为、不洁性行为以及同性性行为的增多,HIV和TP的感染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,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[12]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输血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xzzzz.cn/qikandaodu/2021/0223/489.html